<tt id="r8zdi"></tt>
    1. <i id="r8zdi"><th id="r8zdi"></th></i>

          <samp id="r8zdi"></samp>

          <wbr id="r8zdi"></wbr>
            <p id="r8zdi"><small id="r8zdi"><ruby id="r8zdi"></ruby></small></p>
            <video id="r8zdi"></video>
            您現在位置: 首頁 >> 廉政文化 >> 文章詳情

            “此志亦萬不可移”

            發布日期:2024-02-21 信息來源:本網 分享按鈕

              一

              在武陵山東部的鄂西南,恩施的方家壩后山,群山環抱、云遮霧繞之中,有一條曾經帶血的山路,由100余級石階組成。1941年,還差4天就滿26歲的中共鄂西特委書記何功偉腳戴鐐銬,邁向通往死亡的100余級臺階。

              兇殘而陰險的劊子手,妄圖用死亡來動搖何功偉的信仰。每上一級臺階,行刑者便追問:“回不回頭?回頭可免于一死?!焙喂ダ淅湟恍?,共產黨人的革命信仰豈是區區100余級石階就可以改變的?英雄昂首,高唱一曲國際歌,頭也不回地邁向了五道澗刑場。他走完人生最后的100余級臺階,也放棄了100余次活下來的機會。

              那100余級臺階,每登上一階,就是一句共產黨人的人生告白。

              看著何功偉生前的照片,我被這個故事深深打動了。那張照片即便放在今天,也是一張很時尚的攝影。風華正茂的何功偉,一頭濃發向上梳起,濃眉下,一雙堅毅的大眼睛,閃爍著追求真理的目光。凝視照片,我腦海里不時想象出當年100余級石階上,那個凜然不可犯的身影。

              聯想起臨刑之前,何功偉寫下那些催人淚下的家書,我在想:如果說,100余級石階是何功偉慷慨赴死的英雄見證,那么,寫給父親和妻子的家書就是何功偉忠誠信仰的最后宣言。

              讀烈士家書,我們能直觀感受到文字中散發出的浩然正氣:

              為天地存正氣,為個人全人格,成仁取義,此正其時。行見汨羅江中,水聲悲咽;風波亭上,冤氣沖天。兒螻蟻之命,死何足惜!

              這詩一樣的語言,是何等悲壯,又是何等慷慨!古往今來,從屈原自沉于汨羅江,以身殉楚國;到岳飛蒙冤風波亭,盡忠報國;再到何功偉等革命烈士視死如歸,含笑九泉……中華民族的仁人志士,無不一脈相承,以救國家于危難、解民眾于倒懸為己任。幸有先賢的前赴后繼、砥礪前行,中華民族才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,他們是中華民族真正的脊梁。

              二

              讀烈士家書,我驀然領悟到魯迅先生那句“無情未必真豪杰”的含義。何功偉身陷囹圄,自知來日不多,思親之情愈發濃烈。家書開篇就說:

              兒不肖,連年遠游,既不能承歡膝下,復不克分持家計。只冀抗戰勝利,返里有期,河山還我之日,即天倫敘樂之時。

              讀到此處,我的眼睛是濕潤的,分明看到了烈士內心那柔軟的一面。

              何功偉在給父親的家書中寫道:

              兒七歲失恃,大人撫之養之,教之育之,一身兼盡嚴父與慈母之責。恩山德海,未報萬一。今后,親老弟弱,侍養無人,不孝之罪,誠無可逃。然兒為盡大孝于天下無數萬人之父母而犧牲一切,致不能事親養老,終其天年,苦衷所在,良非得已。

              他深愛自己的家鄉,也深愛自己的親人,但他意識到“家國不能并顧,忠孝不能兩全”,為了民族的解放,他別無選擇,只能是鞠躬盡瘁,死而后已。

              1940年夏,日寇出動大批軍隊,從武漢進犯宜昌。中共中央南方局決定將湘鄂西區委撤出宜昌。時任湘鄂西區委書記的何功偉臨危受命,夜以繼日安排同志們分批撤往巴東和恩施,直到日機投下燃燒彈,市內火光沖天,他才最后一個離開。

              “兒為和平團結,一致抗日而奔走號泣,廢寢忘餐,為當局所不諒?!贝搜钥芍^發自心聲,也是對父親的真情傾訴。何功偉到達恩施后,又被任命為中共鄂西特委書記,繼續領導這一帶的抗日斗爭,足跡遍布城鄉。

              1941年,皖南事變爆發,白色恐怖蔓延到恩施地區。盤踞在鄂西的反動派對共產黨員進行了瘋狂大搜捕。由于叛徒告密,何功偉不幸被捕,先后被關押在恩施城內鼓樓街16號和城外方家壩等地。

              面對敵人的各種勸降伎倆,面對火烙鐵、老虎凳等刑具的拷問,何功偉無所畏懼,痛斥敵人破壞團結抗日、破壞統一戰線的罪惡行徑。反動派無計可施,就將其父接到了恩施,妄圖以骨肉之情來軟化他的革命意志。何功偉得知后在給父親的家書中揮毫寫道:

              當局正促兒“轉變”,或無意必欲置之于死,然按諸寧死不屈之義,兒除慷慨就死外,絕無他途可循……縱刀鋸斧鉞加諸頸項,父母兄弟環泣于前,此心亦萬不可動,此志亦萬不可移。

              家書原稿被敵人搜走,送到了國民黨軍事長官陳誠手上。陳誠看罷連聲嘆道,國民黨內為什么沒有這樣的人才!他寫下“至情至性,大節大義,此人偉大”十二字,并將家書扣壓,并未寄出。當時,陳誠為了誘降何功偉,許諾只要交出共產黨組織名單,省府委員、秘書、全省青年領袖,上大學和出國留學等任他挑選。何功偉對之報以冷笑,讓敵人無計可施。

              那100余級臺階,每登上一階,就是一曲“狂飆為我從天落”的英雄悲歌?!靶滤能娛录l生之日,兒正臥病鄉間。噩耗傳來,欲哭無淚。孰料元月二十日,兒突被當局拘捕,鋃鐺入獄,幾經審訊,始知系被目為共產黨人而構陷入罪?!奔視肿盅?,聲聲淚,是何功偉慷慨悲憤之辭。

              想起當年,周恩來聞知皖南事變后,曾寫下《為江南死國難者志哀》:“千古奇冤,江南一葉。同室操戈,相煎何急?”何功偉帶鐐長階行,是在用鮮血和生命喚起民眾覺醒。新中國第一任監察部部長、何功偉的老戰友錢瑛曾為他寫下詩句:“忠貞那惜頭顱擲,含笑刑場典范留”,謳歌了烈士視死如歸的風范。

              三

              恩施素有三山鼎立之說,巫山山脈、武陵山脈和齊岳山脈相依為鄰,自古便為兵家必爭之地。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,這里便是湘鄂西、湘鄂川黔兩大革命老區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那時,恩施有20多萬人投身革命斗爭,有2萬多名青壯年參加紅軍和游擊隊。在血雨腥風下,也有成千上萬的英烈長眠于這片紅色土地上。

              何功偉出身書香門第,自幼品學兼優,志向高遠。他也曾有過做“愛迪生第二”的愿望,但民族的危亡改變了他的人生志向,他認準了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的真理,毅然投身于民族解放運動。從那一刻起,他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了。

              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館里,珍藏著一張母親與孩子的照片,照片上的人就是何功偉的愛人許云和他們初生的愛子。這張照片本是妻子寄給丈夫的,卻最終沒能送到何功偉手中。何功偉直到犧牲,也未見到自己的孩子。

              何功偉在獄中曾先后給父親和妻子寫過三封信。寫給妻子的信,也是在他犧牲后,輾轉數月,許云才看到的。其實,那些信已遠遠超出了家書的范疇,讓我們讀懂了先輩的犧牲與奮斗究竟是為了什么。

              他在給父親的家書中寫道:

              勝利之路縱極曲折,但終必導入新民主主義新中國之樂園,此則為兒所深信不疑者也。將來國旗東指之日,大人正可以結束數年來之難民生涯,欣率諸弟妹,重返故鄉,安居樂業,以娛晚景。今日雖蒙失子之痛,茍瞻念光明前途,亦大可破涕為笑也。

              何功偉的鮮血沒有白流,他的一腔熱血澆開了漫山遍野的紅杜鵑,他和無數先烈們用生命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和勞苦大眾的解放。

              烈士的英靈,如今仍久久縈繞在崇山峻嶺之上。每當清明之際,少年兒童會來這里拜謁先烈,登上那100余級臺階,和叔叔阿姨們一道獻上一束束鮮花。當我們沿著這100余級臺階往上攀的時候,頭上云海茫茫,腳下林濤蒼蒼。登高遠眺,可看萬山紅遍,可看層林盡染。

              ◎何功偉給父親的家書

              兒不肖,連年遠游,既不能承歡膝下,復不克分持家計。只冀抗戰勝利,返里有期,河山還我之日,即天倫敘樂之時。邇來國際形勢好轉,敵人力量分散,使再益之以四萬萬人之團結奮斗,最后勝利當不在遠,不幸黨派摩擦,愈演愈烈。敵人漢奸復從而構煽之,內戰烽火,似將燎原,亡國危機,迫在眉睫,“此敵人漢奸之所喜,而仁人志士之所憂”。

              新四軍事件發生之日,兒正臥病鄉間。噩耗傳來,欲哭無淚。孰料元月二十日,兒突被當局拘捕,鋃鐺入獄,幾經審訊,始知系被目為共產黨人而構陷入罪。當局正促兒“轉變”,或無意必欲置之于死,然按諸寧死不屈之義,兒除慷慨就死外,絕無他途可循。為天地存正氣,為個人全人格,成仁取義,此正其時。行見汨羅江中,水聲悲咽;風波亭上,冤氣沖天。兒螻蟻之命,死何足惜?惟內亂若果擴大,抗戰必難堅持,四十余月之抗戰業跡,寧能隳于一旦!百萬將士之熱血頭顱,忍作無謂犧牲!睹此危局,死后實不瞑目耳!

              近聞當局電召大人來施,意在挾大人以屈兒,當局以“仁至義盡”之態度,千方百計促兒“轉向”,用心亦良苦矣。無奈兒獻身真理,早具決心,茍義之所在,縱刀鋸斧鉞加諸頸項,父母兄弟環泣于前,此心亦萬不可動,此志亦萬不可移。蓋天下有最豐富之感情者,必更有最堅強之理智也。諺云:“知子莫若父?!贝笕藧蹆鹤钋?,知兒亦最深。曩年兩廣事變發生之時,正敵人增兵華北之后,兒為和平團結、一致抗日而奔走號泣,廢寢忘餐,為當局所不諒。大人常戒兒明哲保身。兒激于義憤,以為家國不能并顧,忠孝不能兩全,始終未遵嚴命。大人于失望之余,曾向諸親友嘆曰:“此兒太癡,似欲將中華民國荷于其一人肩上者!”往事如此,記憶猶新,夫昔年既未因嚴命而中止救國工作,今日又豈能背棄真理出賣人格以茍全身家性命?兒丹心耿耿,大人必燭照無遺。若大人果應召來施,天寒路遠,此時千里跋涉,懷滿腔憂慮而來,他日攜兒尸骸,抱無窮悲痛而去。徒勞往返,于事奚益?大人年逾半百,又何以堪此?是徒令兒心碎,而益增兒不孝之罪而已。

              兒七歲失恃,大人撫之養之,教之育之,一身兼盡嚴父與慈母之責。恩山德海,未報萬一。今后,親老弟弱,侍養無人,不孝之罪,誠無可逃。然兒為盡大孝于天下無數萬人之父母而犧牲一切,致不能事親養老,終其天年,苦衷所在,良非得已。惟懇大人移所以愛兒者以愛天下無數萬人之兒女,以愛抗戰死難烈士之遺孤,以愛流離失所無家可歸之難童,庶幾兒之冤死或正足以顯示大人之慈祥偉大。且也,民族危機,固極嚴重,然在強敵深入國境之今日,除少數漢奸敗類自外于抗戰營壘,在抗戰建國綱領之政治基礎上,我精誠團結之民族陣線,必能戰勝一切挑撥離間之陰謀。勝利之路縱極曲折,但終必導入新民主主義新中國之樂園,此則為兒所深信不疑者也。將來國旗東指之日,大人正可以結束數年來之難民生涯,欣率諸弟妹,重返故鄉,安居樂業,以娛晚景。今日雖蒙失子之痛,茍瞻念光明前途,亦大可破涕為笑也。


            免费无码国产在线观_爱妺妺国产AV网站_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_亚洲视频无码